昨天清明節前的星期一,由於今年清明節,因媽媽的永久居所不對外開放至本月20日,所以我們不能拜祭媽媽,而乘昨天天氣晴朗,便和雷娃請假,到這裡介紹,在媽媽已拆的娘家舊居後山的良田坳行,因為那兒風景特別,地勢險要,而且可緬懷媽媽一番.
我們到達良景邨巴士總站後,沿良智樓,行到良傑樓和良偉樓之間,便看見基良小學,轉了個彎,看見很多行山人仕,行進一水泥路,對照網頁的相片,這裡就是前往良田坳的入口了.這地方我很陌生,小時候從未來過,亦不知道以前這裡是那兒.
此時是11時35分,雷娃又決意邊行山邊夾被遊人拋下,可環保回收的"垃圾".正如網頁所說,前段是很斜的水泥路,行了10分鐘,看見青山練靶場的告示牌,23分鐘後,看見這鼓勵性的牌子:
可是,轉個彎仍未到.行多7分鐘,到達這由有心人製造的大型休息區:
原來這裡是良田坳.休息過後,我們謹記選左邊較易行的路,行了8分鐘,看見蛇口了,但左方大片山坡,被披上綠色,卻是人為的大膠布而大煞風景*.
我們繼續在沒樹蔭的水泥路,沙石路交替的路上行,10分鐘後,到達第一個下行,危險的沙石路.
左圖是向下行,右圖是行完後拍攝.
不久,我們到達第一個拍攝點:
留意圈了的石頭
看似不危險,但其實那條路也有點滑,以下是一位模特兒示範:
繼續前行不久,看見第二個險要的拍照位置,更豎立了危險,不得擅進的警告牌:
我們行到相片中警告牌後那對男女的位置拍照.
右邊這狹窄的路是不可行,唯一可行的是上圖右邊的路,看似不危險,但是一個U形的落上沙石路,還是有點斜的,這是第二個危險位.
記得第一張的打氣照片嗎?我們用了1小時13分鐘才到達,這個彎可真大呢.
雷娃行了過去,我也行去吧,到達了對面的平地拍,沙石顏色帶點紅,很美.
不要小看上圖藍圈的小路,其實也是很窄很危險的,膽大一些的,會走到那兒拍照.
至此,最美的拍照峽谷便行完,之後的是下山的路,由於我怕了剛才U形路,而且看見下白泥像是不太遠,於是不走回頭路.
但到下面第一張照片,似是危險的路,像前無去路,但之前沒回頭的遊人呢?是有路吧,由於我的流動數據在走完第一個危險位時已聯絡不上,所以有點徬徨,終於我們等到有人來到,便問一問他,他答他也第一次到來,我看見他看了看手提電話後,繼續前行.
於是我們也隨後行.
這裡全是沙石路,但幸好是很闊落,不過仍要小心滑倒.我就是不小心滑一滑,幸好沒有扭傷,亦幸好不是在那U形路發生,否則我已不可能寫這篇遊記了.
由開始下行到走到馬路,到看見這障礙物,
用了大約半小時的時間.我們平安地下了山.
而這馬路是分左右兩邊,我選擇向右,往龍鼓灘離開,走了10分鐘的路,有一位南亞裔看更,截停我們,說此路不通.
那我們唯有截返,向下白泥方向行,此時,我的流通數據可聯絡上了,原來這條路是稔灣路,行了半小時,終於看見村民自製的"下白泥"指示牌,我們便入村,亦有前往小巴站的指示.
穿過了這農村,行到另一條馬路,看見兩位村民,便問小巴經天水圍轉到屏山–和雷娃在2011年10月到過的地方),然後才回元朗.
我們也餓了,4時多才吃午飯,和雷娃提著一大袋"垃圾",乘巴士回家去,不方便回屯門探望外婆了.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感想:
其實那良田坳的入口旁,是有一片蕉林,我想起童年時,曾和媽媽一起經過一片蕉林,並遇上臭屁蟲的事件.而我翻查地圖,這一片應該不是當年那片.
這一遊,再一次感受到似熟悉卻其實很陌生的感覺.
*在寫這文時才發現,原來是新界西堆填區
引用通告: 行山樂 – 屯門徑第一段至藍地水塘 | 平帆的自製空間
佩服你們的勇氣去挑戰這處地方,我就不敢去了,因走碎石路很費力,怕膝頭無力墮崖。
你們去的時候接近中午,不曬嗎?奇怪平日都那麽多遊人。
看 google map 的相片,在「此路危險、不得擅進」牌下是一塊較薄的大水泥板,架在大石上。如果水泥板斷開就會直墮谷中,好驚嚇。
讚讚
我哋呢啲叫"唔識死",你都係因為有膝患至唔去啫.
好曬,戴帽.
係喎,最細都有10歲,不過都好,叫做有照應.
所以我哋都唔行咁出.
讚讚
那兒始終是操炮區,不是郊野公園,路面是會乏較好的定期保養,多沙石,也有下陷位,風化嚴重。不過對應你篇中那句,最緊要是看到你寫這篇遊記 ——— 即是你哋已經順利完成行程嘛^_^
讚讚
係,但始終因為特別.
哇哈哈)))
讚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