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4日到達了曼谷及芭堤雅後,感覺像中國大陸,所不同的,是路面較潔淨.
翌日,我們須自費吃晚飯,在商場內一連鎖意式餐廳吃,消費為665泰銖,我們想用硬幣,所以給1,005泰銖給收銀員,怎料,她們不懂找340泰銖,不知該找多少,須要找計數機(收銀樓不是會計算嗎=.="),Daphne計給她們看,她們才懂,真奇.
過馬路的情況也和中國大陸的差不多,須膽大心細,不過的士(不是稱為"獨獨"那種)都肯讓行人橫過的.
而他們的設施呢,洗手間內的水龍頭大多數都不是自動感應.
4-6月是泰國最熱的時候,學生們也放兩個月暑假,但他們仍可以冷氣不夠,更甚的是連風扇也不開,他們真的可抵抗這種熱力?也想不到,一些舊式商場,因不是密封,所以公共地方沒冷氣,只是店舖內和兩層地庫有.
更意想不到的是,連機場的登機閘口,冷氣也不足,可怖.
泰國人偏向沒禮貌,如我們第二天乘快艇來回芭堤雅和珊瑚島,上落艇時,都有人拍照,回程上岸便售賣有我們相片的紀念品.我和Daphne不看也不買,艇主太太便回答兜售我們的泰國人說:"她們不要,白影."
當天我們做一小時古法按摩,不自費多加一小時,按完後我先離去,那按摩師在等我,我穿好鞋了,她向我說:"唔俾貼士."我才意會到要付,便付20泰銖.她一臉不悅,用泰文向房內仍為團友按摩的同事說話.我意會到她覺得不夠,於是我取出100泰銖給她,她和我交換了,但臉色當然仍不好.
最後坐在附近的導遊澄清,我們真的須要另付100泰銖服務費,團友們也說是.那是我和Daphne沒留心聽到所致,但她的說話,態度可否好一點?
在珊瑚島沖身,在火車市場使用洗手間,也要付款.我不明白泰國政府為何沒設立免費公共設施?但火車市場的洗手間應該是公共設施,只是沒有廁紙,卻被市民利用賺錢(不論你要不要廁紙,也要付錢進入).
有些酒店提供的免費樽庄水,如果是膠樽庄的,可整支拿出街飲用,如果是玻璃樽的,
則不要拿出外,樽身一定要留在房中,否則須要付款.
1. 大陆有很多很靓很有历史的建筑和风景名胜是值得一去的,但的确素质还需要提高的,单单厕所这个问题就可以“恶心”你,尤其是北方,这点无可否认,不过正在一步步改善啦,年轻一代(90后)都很有素质啦;
2. 我估东南亚国家普遍都是服务都是要收贴士的(除了新加坡,因为那里的人素质都偏高),我当年去印尼也是,好多服务都要收,甚至入境(我因工作去)都要夹了印尼盾做tips,才不问长短。。所以比tips在东南亚应该很重要;
3.之前看过遍文章说,外国人好像不懂你1005泰铢里的5泰铢(方便找零)的意思,觉得那5铢铢是多余的,他们只会想你比1000就找回几多你,唔知系唔系这个原因;
4.那些玻璃樽好像以前小时候买饮料饮完找回个瓶比士多;
讚讚
2. 應該因為係落後地方吧.
3. 啊,咁我俾1,000泰銖都係多咗o格,我喺最谷市嘅7-11,一樣咁俾多個5泰銖,個女仔識找返紙幣俾我.
4. 細個時興按樽,之後冇呢樣嘢,希望可以恢復啦.
讚讚
不懂找錢是因為想收貼士?
雖然是最熱的月份,但以前去泰國時導遊說過泰國經常有驟雨,所以整體來說不會太熱?
在遊客區沒禮貌和劏客是慣常的事。如果還記得導遊阿珍的教訓,估計他們用錢投得經營權,所以覺得賺盡是要回本,應份的。
按摩也是一樣,正價是導遊酒店蛇頭的,小費才是她們的收入,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表情。
不提供免費設施,是縱容有人用設施收費。記得以前石澳海灘都是如此,後來建了公共更衣室,停車場外私人木搭的更衣房才消失掉。
讚讚
我估唔係,佢哋嘅反映係徬徨,措手不及.
我哋只係第一日遇上驟雨,但都唔算涼.
嗯,咁樣會影響印象.
佢哋有人工的,唔係義工啊.
如果係私人起要收錢,OK.但我覺得火車市場嗰個係政府起嘅公共設施,當地政府冇理到.
讚讚